
質差新麥:量大價低難銷售質優新麥:量少價高
當前,國內新麥市場價格整體延續“北高南低”態勢,質差新麥量大價低,但市場銷售難度較大;而質優新麥量少價高,但市場采購難度較大。
近期國內新麥市場價格延續“北高南低”態勢,價穩制約麥市貿易活躍度。加征關稅大幅提高美麥到港成本,其他主產國迎來出口機遇。預計后期國內新麥市場價格震蕩僵局仍待需求改善來打破。
麥價延續“北高南低”態勢
據統計,截至7月25日,國內各主產區新麥收購量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幅度下降。豫皖蘇雖啟動小麥托市收購,但新麥收購量同比降幅較為明顯。今年國內主產區夏糧收購以來,小麥市場化收購量與上年相比略微減少,托市收購量同比減幅更大。
近期,國內主產區新麥市場價格延續震蕩態勢,波動幅度不大,持糧主體囤糧待漲,利潤空間因成本持續增加而遭受擠壓。國內新麥市場價格整體延續“北高南低”態勢,質差新麥量大價低,但市場銷售難度較大;而質優新麥量少價高,但市場采購難度較大。市場主體新麥采購按質論價,新麥品質間收購價差較大。
據市場監測,7月下旬新麥收購價:江蘇連云港東海地區2380元/噸,安徽蚌埠五河地區2300元/噸,河北石家莊無極地區2460~2480元/噸,河南濮陽地區2460~2500元/噸,山東德州寧津地區2440~2480元/噸。
美麥采購成本明顯增加
因供應吃緊,加之澳大利亞天氣干旱,促使亞洲面粉加工商從俄羅斯和烏克蘭尋購更多小麥。受中國進口美麥加稅影響,美麥到國內口岸完稅價格同比大幅提高。7月下旬,9月交貨的美國2號軟紅冬小麥FOB價格為219.2美元/噸,到中國口岸完稅后總成本約為2569元/噸,比去年同期上漲680元/噸。
面粉企業小麥“消化不良”
據統計,截至7月底,國家臨儲小麥剩余庫存量為7377萬噸,同比增加1634萬噸。其中,2014年產小麥1057萬噸,2015年產小麥1307萬噸,2016年產小麥2627萬噸,2017年產小麥2379萬噸。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國內新麥產量以及當前新麥收購量,新麥收購量占產量的比例僅為25%。
作為小麥主要流向的制粉行業,食品安全、環保、行業產能過剩所帶來的激烈競爭,使得面粉加工企業新麥采購數量、質量及成本控制較為嚴格,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其對麥價的拉動作用。在主產區新麥托市收購數量同比大幅下降以及面粉加工企業階段性采購意愿不強的情況下,新麥市場收購主體缺失,這也使得麥價進一步上行動力不足。
后市價格預期不宜過高
國內主產區新麥質量同比明顯下降,且政策性糧源收購質量要求明顯提高,使得麥市供需結構性矛盾加劇,這也促使新麥市場優質優價、劣質劣價。預計短期內政策性收購和市場化收購均難有明顯改觀,新麥收購進度仍將延續緩慢態勢,麥價震蕩格局的打破仍需持糧主體小麥銷售與用糧主體小麥采購之間的力量博弈發生改變。
后期隨著面粉企業庫存糧源持續消化,加之需求好轉,開工率提升,品質較好的新麥供給將面臨需求考驗,不同品質新麥市場分化態勢或將進一步明顯。建議持糧主體根據自身庫存糧源質量情況,合理安排銷售計劃,緊抓麥市結構性矛盾,但在政策加大“去庫存”“降成本”的背景下,后期政策調整對麥市的沖擊仍將較大,價格預期不宜過高。